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

时间:2020/03/05  点击:536


       

陕西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武建鑫博士在《比较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刊发《重塑自身以塑造未来:人工智能时代的“MIT方案”》一文提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宣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一次技术变革之于现代大学的强烈诉求,而且是一次反思教育、重塑教学和再定义大学的良好契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系统审视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基础上,启动了能够引领智能时代的改革方案,整个方案涵盖苏世民计算学院的建立、人才培养理念的变革、智能技术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企业、政府的联合研究策略,充分体现了计算思维、相互塑造、引领未来的内在逻辑。方案所体现的“结构再造”理念对未来高等教育变革有启发意义,而这正是世界一流大学在人工智能时代应有的责任。

    教育哲学实证转向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王银铎、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高伟教授在《教育科学》2019年第6期发表《教育哲学实证转向:以杜威研究为例》一文指出,我国教育转向实证之风已然吹起,但教育哲学研究仍受困于“形而上”的束缚未能回应其影响。研究者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论视角出发来剖析教育哲学实证转向特性,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及聚类分析方法对其代表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进行本文拆解、定位与重组,发现杜威教育哲学有多条研究路径,蕴含实证转向的可能性。教育哲学实证转向具有多元共融范式和价值共同体意义,并非实证化教育哲学。

    公共参与精神的培育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叶飞在《高等教育研究》2020年第1期发表《公共参与精神的培育——对“唯私主义综合征”的反思与超越》一文指出,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如何通过公共参与精神的培育来提升人们共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显得愈来愈重要。从当前教育现实的角度观之,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参与精神正遭受着来自个体私利主义、竞争性个人主义等观念的不良影响,甚至引发了“唯私主义综合征”的产生乃至膨胀。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学校制度、公共文化以及实践行动等层面的整体性建构,形成一种参与式、交互性的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公共参与中形成“他在性”的视野,构建个体与他者、个体与社会的有机联结,最终更好地培育具有共建共治共享精神的道德主体。

(李孔文 辑)

《中国教育报》2020年03月05日第8版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20/03/05

上一篇:忻州师范学院: 研发智慧“小程序”筑牢疫情防控网
下一篇:武汉95后护士防护服上画漫画:缓解紧张情绪 效果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