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学科知识与儿童认知两个逻辑怎样融合

时间:2021/02/01  点击:448


       

幼儿园课程是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出发,有目的地选择、组织和提供的综合性的、有益的经验。这些经验的初始形式可以是主题、单元、学科、领域等,但它们最终都将转化为经验的形式,即以感性的、具体的、活动的形式对幼儿的身心产生作用。

以学科知识逻辑编制而成的学科课程或领域课程,关注纵向联系,强调知识的体系化,但容易忽视儿童的认知逻辑;以儿童认知逻辑编制而成的经验课程,关注横向联系,强调经验的综合性,但容易导致经验的体系化不足。科学的课程编制方式应兼顾学科逻辑和儿童认知逻辑,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将体系化的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的系列活动经验。

以主题活动方式编制而成的幼儿园课程,相对简便、易于操作,已为广大幼儿教师所熟知。然而,部分教师在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存在拼凑现象,未能将学科逻辑与儿童的认知逻辑有机融合。笔者认为,高屋建瓴地在生成中预设、在预设中生成,是实现两者有机融合的有效策略。

第一,生成中预设,按照学科知识逻辑预设主题活动目标,构建主题框架。

首先,以“幼儿为本”生成主题,预设、制定主题活动目标。幼儿园课程内容必须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幼儿熟悉的和能够与之对话的。教师应打破依据现有教材预设主题的惯性思维,细心观察研究幼儿,随时捕捉教育契机,基于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件或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分析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现有水平、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进行课程审议,生成主题,体现“幼儿为本”的生成课程理念。在此基础上,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本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预设、制定主题活动目标体系。主题活动目标可以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可依据课程专家布鲁姆的课程目标分类有针对性地阐述主题活动中各领域的认知类、动作技能类、情感态度类目标,要关注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与有机融合,注重主题活动目标的针对性、均衡性和多元性,体现幼儿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

其次,以主题相关知识逻辑预设集体教学活动,架构主题活动框架。分析相关资源准备,基于课程审议,梳理主题相关知识逻辑,初步预设集体教学活动,架构主题活动框架。主题活动脉络主要阐明学科知识逻辑,按照学科知识逻辑,依据核心经验预设五大领域相关集体教学活动,但需注意预设中留白,遵循三分之一的预设、三分之二的生成原则,并关注五大领域活动的有机融合与相互渗透,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知识逻辑体系。

第二,预设中生成,依据儿童的认知逻辑生成系列主题活动,将体系化的知识转化为系列经验。

首先,以幼儿认知逻辑生成系列主题活动,调整、完善活动目标体系。规划来自于行动,并在行动中得以调整。预设的主题活动目标体系和主题活动脉络提供的是一种导向,而实际的主题活动实施则是动态的、变化的,是在教师和幼儿的相互作用、经验交流、内容传达中随时生成、调整、修正的。主题活动实施过程应是一个基于问题的持续性生成、探究过程,教师需要全面把握主题相关内容,高屋建瓴,在把握知识逻辑的基础上,研究幼儿的活动表现,分析幼儿的活动需要,以儿童的问题、意见和兴趣为归依,按照幼儿的认知逻辑生成系列主题活动,并根据幼儿的活动表现,选择适宜的活动方式,如集体教学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或家园共育活动,在具体活动中调整、完善、细化活动目标。在整个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预设中生成,生成中预设,前一个活动为后一个活动作准备并发起下一个活动,不断生成连续性活动,在活动的相互引发中实现幼儿经验的连续性和体系化。

其次,以多通道感知方式,将体系化的知识转化为儿童的系列经验。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寓教育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生活活动、区域(游戏)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经验的多通道感知方式。因此,幼儿园课程实施途径包括正式的集体教学活动、非正式的区域(游戏)活动和渗透性的生活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有具体的、详细的教学设计,利于幼儿经验的体系化,可以实现个体经验与群体经验的相互转化和融合。区域(游戏)活动以教师间接指导为主,没有详细的教学计划,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生活活动是一种较为随意、自由的随机教育活动。幼儿通过区域(游戏)活动与生活活动获得的经验具有个体性、碎片化特点,需要通过集体活动的提升与梳理实现幼儿经验的体系化和群体化。

此外,还应该将主题活动延伸至家庭,通过亲子调查、收集资料、参观游览等亲子活动,实现家园教育一体化。教师应依据幼儿的活动表现和经验获得情况,综合运用多通道感知方式,综合运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让幼儿在多通道感知中实现经验的体系化。

无论是一日活动,还是整个主题活动,都需要将学科知识逻辑和儿童认知逻辑有机融合,循序渐进,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体现主题活动的自然生成性与儿童经验的连续性。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1年01月31日第2版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21/02/01

上一篇:这里的学前教育“化蛹为蝶”
下一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立“第二课堂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