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内容摘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就是教育行政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专业化四个方面。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基础教育;教育行政;教育管理;教育治理;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褚宏启,北京开放大学。北京 100081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行政改革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恢复和重建教育秩序阶段(1978-1984年),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阶段(1985-1992年),深化管理体制改革阶段(1993-2002年),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行政改革阶段(2003-2012年),走向教育治理阶段(2013年至今)。当前,基础教育行政管理还存在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严重,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不够等问题。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行政改革的未来走向就是教育行政现代化,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专业化四个方面。
关 键 词:改革开放40周年 基础教育 教育行政 教育管理 教育治理 教育现代化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推进教育公平研上班究”(课题批准号:18VSJ09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384(2018)11-0000-04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是在“政府主导”下取得的,教育行政为此作出了卓越贡献。教育管理包括政府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个层面,两者具有不对等性,教育行政处于优势地位,学校管理受制于教育行政。因此,推进教育管理改革,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关键是推进教育行政改革。
教育行政追求的是教育秩序、教育效率、教育公平与教育效能等价值。效能意味着质量,是教育目标的达成度与实现度。这些价值追求都很重要,不可偏废,关键是要保持适度的平衡。
本文发表于前卫。在过去40年的改革中,在不同的阶段,因应当时的社会条件与教育基础,我国基础教育行政所追求的价值侧重点有所不同,经历过许多波折和探索,也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我国基础教育行政改革40年回顾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行政改革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恢复和重建教育秩序阶段(1978-1984年)
“文革”期间的教育混乱不堪,国家恢复教育秩序实际上从1977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当年立即恢复高考就开始了。教育部以“文革”前17年的教育制度为范本,于1978年颁布《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在这些文件的规范下,大中小学教育秩序逐渐全面恢复。
本阶段改革的关键词是“秩序”。
第二阶段:改革计划管理体制阶段(1985-1992年)
教育秩序的恢复,提高了教育效率,但是这种效率是计划体制的效率,是有限的效率。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计划体制的弊端逐渐凸显,教育行政管理亟待改革。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指出,在教育事业管理权限的划分上,政府有关部门对学校“统得过死,使学校缺乏应有的活力;而政府应该加以管理的事情,又没有很好地管起来”。《决定》要求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提出:“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除大政方针和宏观规划由中央决定外,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责任和权力都交给地方。”本阶段的改革打破了原来的以计划为主的教育体制,建立了新的教育秩序,提高了教育效率。
本阶段改革的关键词是“效率”。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3/8 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