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文理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差异性及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9  点击:795


       

张明

摘 要:许多文科院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袭传统老旧的教学方式,并且相关课程一般具有“课时少、任务重”这样一个矛盾的特点,并且相较于初等数学而言,课程内容更加抽象,教学进度明显更快。而作为文科学校的学生,不论中学时期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由于对数学课程的不热爱、恐惧心理等种种原因,导致数学基础过差,数学学习能力相对也不是太高,从而对数学学习没有太浓厚的动力与兴趣。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很难及时改变去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而一些关于预习、复习等好的学习方法又早已经被抛弃。另一方面,学生刚进入大学的校园,思想上非常放松,没有进入好的学习状态。不论理科生,还是文科生对数学学习具有一定的反感、厌学情绪,有的学生甚至放弃了数学的学习,这对本专业相关课程和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与提高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文理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差异性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对应的建议及对策,以便于在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入地学习大学数学相关课程。

关键词:大学数学 差异性 文科生 理科生

一、文科高校文科生、理科生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1.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没有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或者完全抛弃了以前在中学的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不会听课,不会记笔记,会有很多学生尝试去记下老师上课所说的每一句话,也有学生上课完全不记笔记,形成了这种“顾听不顾记,顾记不顾听”的局面。从而导致学生听课时不注重概念的理解与过程的推导,形成一种对重要的知识或者方法似乎完全掌握的错觉。

第二是懒于动笔,懒于动手多练习,懒于动手写作业,出现了一种抄袭别人作业或者从答案书上直接抄袭的现象。这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导致一些学生考试时大多数错误都源于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掌握得不够准确、扎实和计算过程的错误。

2.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我来到目前这所学校就是因为高考时数学没有学好或者考好,所以我的数学是没救了的这样一种心理

在中学文、理分科时,大多数选择文科的学生往往就是因为数学基础不好才读的文科。当然,也有一些数学好的学生在其中,这就导致在文科学校的大学课堂出现了学生基础与能力参差不齐,少数学生素质良好,但大多数对数学信心不足,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中学学习数学的失败经验,使得在思想上认定自己数学不行,怎么也学不好,这于无形之中也就加大了文科高校学生学习以及学好数学的难度。

3.数学思维能力较差,疏于练习与思考

比如,听课时,不能积极地或者不习惯去思考,被动地填鸭式地听教师讲授;对有些概念的理解不够严密准确,对一些推理方法感到思路不明,自己不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课后复习没有自己的理解与体会,抓不住相关知识点或者相应方法的关键之所在;在解决综合性问题上,不能把学过的知识灵活运用或者束手无策,更不用谈什么抓住重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4.存在较强的惰性,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文科生大多对数学不感兴趣,往往是迫于无奈才学,就算是理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体现出积极性不高,具有一定的惰性,对老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总是希望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网络、所有的题目都概括或者讲解的一清二楚,宁可自己去背知識点或者题目,也懒得自己去分析事物的个性特征及事物之间的各种联系,不去寻找方法与技巧,不会概括客观事物遵循的基本规律,更不会总结、吸收,然后进步提高。

5.存在学习动机不纯的现象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大学数学的学习而言,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功利化的趋向比较明显,一些学生只求课程考试成绩及格即可,更有甚者自暴自弃,几乎丧失了对大学数学课程深入学习或探究的兴趣。

二、文理科学生学习大学数学的一些建议及措施

1.教师要协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将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有明显的进步,甚至是质的飞跃,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要想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必须明确“课前预习-课中听课-课后复习-独立作业”的数学课学习流程,并且要贯穿到每一次课中去,还要坚持下去,同时要经常提醒、检查、督促,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形成的,而是在坚持的过程中形成并且稳定下来的。

2.尽可能地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进而增强学生关于学习数学课程的自信心

要在教学上变传统的“填鸭式”、“被动式”教学为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复习提问、简单的知识提问来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每一个45分钟的课堂,要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与喜悦,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与思考结果。

另外,也可以通过课外延伸借助微博、微信群等手段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空间与表现机会,使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总之,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给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用各种各样的表扬方式鼓励、支持学生,使他们产生成就感、愉悦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使得数学学习变得其乐无穷。

文科生学生的不自信常常表现在不敢肯定自己的想法和解题思路,很多题要老师讲过以后才敢动笔,老师没讲过的自己不敢去想,更不敢做。要改变这种情形,就要让学生不断地感受到被肯定,体会的思考以及动手的乐趣。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 “对错式”的评价方式,需要我们教师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让学生真实感觉到“我是可以进步的”,我是可以的。

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信还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放得开,不要害怕答错问题,需要做到敢说敢问,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形成活跃积极的课堂氛同,自信心也就慢慢培养起来了。

3.注重教学方法及教学技巧的提高与更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与积极性

备课时以学生为主体,尝试引进各种新的或者没有使用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耳目一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好奇心,刺激思维,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比如,可以尝试对所讲授那门课程进行微课小视频的制作和运用,或者进行反转课堂教学等等,这些形式都是学生所喜爱且乐于接受的。

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量从比较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以通俗易懂、风趣生动的语言把抽象晦涩的数学理论表述给学生;讲授思路必须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清晰简洁,对学生有有一定的启发性;同时,说话语速要适合文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到理科生的感受,必要时可以“放慢镜头”,因为只有先让学生听懂,然后才能让学生愿意、乐意去听。

4.“低起点,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也尤为重要,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施教,是针对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教学

在讲授一些非常抽象、难于理解的知识时,需要适当降低教学过程的起点及其难度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具体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教学的重难点分成几个层次,设置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递进,引导学生回答,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融入教学活动中。

对于越来越难的问题,要注意启发诱导,即使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回答不上来,也要引导他们跟着去思考,参与进来,在这个过程中,优生能够获得充分的发展与进步,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可以获得信心。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地进行下一步教学。

5.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善于进行启发诱导,力争让文科生和理科生都能够共同分析问题,共同得出答案,使所有学生体会到数学课程的可参与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与演绎推理能力

针对理科生,要指导学生阅读,特别是他们的读题能力需要培养,而文科生又具有一定的惰性,从而在课堂中还需要引导他们来回答问题或者让他们提出自己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这既保证了预习的有效进行,也为传授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尽量布置一些课外书籍,让他们课后去查阅相关資料,了解一些相关的数学知识,不但能拓宽知识面,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锻炼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6.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适当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教师需要参考学生所学专业对于大学数学知识的具体要求,以及今后绝大多数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实际需要,在课堂上纠正学习动机不纯的现象。也可通过教师本身的学习数学的经历来感染学生,引导他们进入或者深入到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或探究中来。

三、总结

文科生与理科生在学习大学数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异,数学教师的教学要本着“必需,够用,能用”这学教学原则进行课堂教学,不然的话,对学生要求过多、过高、过细,反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厌学情绪,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也避免了教师的付出与成果不成比例的矛盾。

同时,课堂教学要条理清楚,易于接受,容易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可以变学生被动的“苦学”为积极主动的“乐学”,从而可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提高大学数学各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书田.高等数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赵树嫄.微积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宿维军.数学建模活动对培养人才的作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2,(32).

[4]田智,王喜斌.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体会与设想[J].中国成人教育,2006,(5).

[5]陈涵平.教师言语美[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05-19

上一篇:从五四运动看教育实践变革与教育理论创新
下一篇:高中文理是否应该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