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从结构到制度: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

时间:2019/8/19 14:26:28  点击:732


       

内容摘要:受“国家—社会”理论框架、治理理论等影响,传统高等教育治理研究以一种结构主义的理论姿态主导着研究进程。

关键词:结构分析;制度视角;高等教育治理;视角转换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王彦飞(1984- ),男,河南安阳人,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生;琼台师范学院幼儿师范学院讲师。

  关键词:结构分析;制度视角;高等教育治理;视角转换

  内容提要:受“国家—社会”理论框架、治理理论等影响,传统高等教育治理研究以一种结构主义的理论姿态主导着研究进程,强调治理实践中国家、大学等主体间的结构关系与规范性角色,并在“强国家与弱大学”的二分法中建立起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及理论议题等诸项内容。然而,结构主义式的高等教育治理研究在多个层面身陷同质化的理论境地,相应的知识生产似乎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实现理论视角或范式的转换。通过在国家与大学等主体间引入“制度”这一国家的具体治理机制,构建起一个以制度为中心的高等教育治理诠解路径,在具体制度的历史及其运作实践中建立起新的问题意识,并在跨学科的理论语境中发展出更多解释空间,实现从结构到制度的高等教育治理研究范式的转换。这种研究范式重视实践中高等教育治理机制问题,进而在具象化的制度中寻求高等教育治理实践的变革。

  标题注释: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协同理论的地方高校协同创新:内在机理与实践逻辑”(HNSK(QN)17—61)。

  

  一、问题提出

  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治理已成为国内高等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话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来,高等教育界自觉地将自身嵌入其中并构建了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实践目标。在此宏观叙事下,高等教育学界更是将高等教育治理研究推向学术前台,高等教育治理研究似乎不得不被重新赋予新的学术任务以建立起研究所具备的更大合法性。

本文发表于前卫

。很显然,高等教育治理研究被置放于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语境中获取意义,并希冀为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作出独特贡献。

  然而,综观十几年来的研究,作为一个关注度颇高的研究领域,理论范式的转换却是高等教育宏微观治理研究中较少关注的学术板块。即便是在高等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宏观叙述下,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高等教育治理的理论范式,当前研究更大程度上仅仅是接续与再生产了此前的研究视角与范式。从最初到现在,高等教育治理研究的主导模式或者说主导视角是对治理结构的关注,即强调在高等教育治理中国家与大学等各个主体间的结构关系,并由此建立起研究的问题意识、分析框架与理论议题。伴随这种模式与范式所带来的高等教育治理的知识生产已广泛见诸著作与期刊。但是,这种视角主导下的高等教育治理的知识成果似乎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发展趋势,研究在多个层面显现出同质化。这种情形下,理论视角或范式的转换就显得尤为必要,以求在视角与范式转换中构建起高等教育治理的新问题意识,并运用新的理论解释资源以及促进对新的理论与实践议题的关注。

  基于此,本文在对高等教育治理研究学术史检省的基础上(主要关注高等教育宏观治理中国家与大学这两大主体关系,若无特别说明,下文中的高等教育治理都指高等教育宏观治理),寻觅其中可能存在的理论拓展空间。区别于一般性细致周详的文献综述,对高等教育治理研究学术史的检省,本文带着特定的疑问去概览国内现有高等教育治理研究所呈现出来的总体特征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例如,当前研究视角与范式是否是唯一的视角与范式?这种视角与范式的问题意识、理论视角、分析框架、主要议题等又呈现何种状态,是否符合本土实际?理论旨趣与兴趣在何处?有必要实现的转向及其价值又在哪里?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8/19 1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