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学科教育]唤醒数学阅读意识 助力学生思维生长

时间:2021/08/27  点击:468


       

本文发表于《前卫》 2020年36期

石友梅 尹良喜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对数学信息进行有效解读与分析的能力,它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加强学生的数学阅读,教师可以从“创设需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促进思维转化,寻找阅读共鸣;掌握阅读技巧,有效引领阅读”等方面来实施教学。

【关键词】唤醒;阅读意识;思维生长

在一次作业中有这样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水是宝贵的资源,但在生活中,浪费水的情况却十分严重。一个打开的水龙头1秒大约流出50克自来水,如果你每天刷牙2次,每次用180秒,并且每次都直到刷牙结束才关闭水龙头,那么你每天刷牙大约流失掉了多少克自来水?”这不是一道很难的题目,可是学生的错误率却达到了80%。经过了解、调查、反思,发现出错的原因在于这道题目的文字比较多,学生做题时受多余条件的干扰,读题不够完整、不够透彻,没有读懂这道题目。这样由于没有读完整题目,致使学生理解起来出现了较大的偏差,可见,造成不应该出现的错误的原因是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高。因此唤醒学生数学阅读意识,给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助力学生思维生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需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阅读是一项比较枯燥、抽象的活动,学生对数学阅读兴趣缺乏。因此,解决学生在数学阅读能力方面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阅读兴趣是关键。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颖有趣、难度适中、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带着一定的问题去阅读,激发阅读需求。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先让学生阅读一段数学故事:“一个土财主给三个儿子分面包,大儿子分的面包的三分之一,二儿子分的面包的六分之二,三儿子分的面包的九分之三,大儿子和二儿子觉得分得不公平,就大吵了起来。这时聪明的一休刚好从此路过,他问清楚两兄弟争吵的原因后大笑起来,跟老大、老二讲了几句话后,兄弟俩停止了争吵。聪明的一休说了什么话?俩兄弟为什么停止了争吵?”创设这样情境,为学生提供有趣的阅读材料,能抓住学生的心炫,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带着好奇心与探究的心理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之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

二、促进思维转化,寻找阅读共鸣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坚持落实到日常教学行为中,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数学本质和规律、基于学生思维特点与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数学阅读的技巧,为学生搭建思维发展的平台,助推学生主动站在“舞台的中央”,让学习真实地发生。一个在学习中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学会一题多解,甚至是多题一解,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把书越读越薄”。

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境,教师苦心创设一个个小小的问题,通过数学阅读的方式带着学生慢慢往前推,学生表面上是边阅读边思考,但实际上很多教师并没有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而是通过碎片化的呈现努力将学生的思维引到预设的轨道。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我们要秉持“基于知识,高于知识,关注思维,指向素养”的价值取向。在寻找数学阅读与学生之间共鸣的同时,要注意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思维形式转换的能力,这样才能在今后的数学阅读中以灵活的思维去破解数学中所涵盖的隐晦意义,通过变化思维方式使学生面对问题作出快速的反应,继而形成大胆质疑、合理探索的解決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面对数学问题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乌鸦喝水”的故事,多数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理解是:遇到问题要勤于动脑思考,遇到困难不放弃。其实“乌鸦喝水”的故事中,石子没入水中后,水面上涨的体积与投入的石子的体积相同,这是典型的阿基米德原理问题。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新课导入部分,教师设计“乌鸦喝水”的故事,并提问:“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故事中蕴涵了什么数学道理?”这样的提问能帮助学生从语文阅读的惯性思维很好地过渡到数学阅读的思维中,建立学生与数学阅读之间的共鸣,为下面探究体积和体的单位的概念作好铺垫。

三、掌握阅读技巧,有效引领阅读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唤醒学生数学阅读意识,教师应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给子学生符合其认知发展水平的、科学清晰的指导和训练,有效引领学生逐步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阅读问题环节,只有读懂问题、读透问题,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时,有这样一道实际问题:“池塘中有鸭子和乌龟,共120只脚,其中鸭子的只数是乌龟的3倍,问鸭子和乌龟各多少只?”仔细阅读题目可知,鸭子和乌龟共有120只脚,但是由于倍数之间的关系是鸭子和乌龟的只数之间的关系,而非鸭子和乌龟的脚数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在阅读题目时,首先应该把只数转变为脚数,即乌龟有4只脚,而鸭子有2只脚,也就是说2只鸭子的脚数与1只乌龟的脚数一致,所以当鸭子的只数是乌龟的只数的3倍时,则鸭子的脚数只能相当于乌龟的脚数的1.5倍,这样这道题就转化为了只含有脚数和倍数的问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此,有效阅读问题能使学生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解决问题扫清障碍。

同时,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教给学生阅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抓住关键句和关键词理解题意,既可以适当增加词句帮助理解题意也可以通过缩句提炼出题目的核心信息来理解题意。比如,在教学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学生对题目中数量关系的理解有些模糊,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题目时先找到关键句,再从关键句中圈出关键词——“比、占、是、相当于……”,有了这些关键词后就很容易找到单位“1”,然后根据教材的提示画出线段图,找出数量关系式,理出题目的“骨架”,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所求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问题要分几步,分别和哪些条件有关,有没有多余的条件等,这样就能为确定解题的方法打好基础。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只是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是数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数学教师也应唤醒学生的数学阅读意识,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搭建更加有效、更加广阔、更加有利的学习平台。让阅读扎根数学课堂,为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给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助推学生思维拨节生长。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建文.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1:4

[3]陈新.浅议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的培养[J].小学数学教育,2018:11

[4]徐云鸿,王红艳.数学品格——数学核心素养的应有之义[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8:7

[5]顾亚龙.题组模块:给数学课堂以生长的力量[J].小学数学教师,2019:1

[6]章勤琼.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9:3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城北小学,安徽 滁州 233200)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21/08/27

上一篇:[学科教育]以《怎样滚得远》之手开启数学实验课研究之窗
下一篇:[学科教育]如何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