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湖北日报楚天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编辑出版:《前卫》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8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42-1728/G0

期刊级别:省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旬刊

出 版 地:湖北省武汉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qianweizzs@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qianweizzs@163.com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81号《前卫》杂志社

网址: 《前卫》杂志社

谢桂新: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职前培养

时间:2019/8/22 10:06:27  点击:773


       

内容摘要:卓越幼儿园教师作为职前培养对象,需要师范院校为其提供“卓越培养”,可以从U-G-K+S“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基于“标准”融入“卓越”的培养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培养保障、多元与系统的质量监控等几方面来开展。

关键词:卓越幼儿园教师;价值诉求;职前培养

作者简介:

  原标题: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与职前培养

  作者简介:谢桂新,惠州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内容提要:卓越幼儿园教师扮演着职后培养主体和职前培养对象的双重角色。作为职后培养主体,了解幼儿的认知、品德、情绪、思维发展特点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幼儿成长和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把崇真、向善、求美、导慧作为其价值追求。卓越幼儿园教师作为职前培养对象,需要师范院校为其提供“卓越培养”,可以从U-G-K+S“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基于“标准”融入“卓越”的培养设计、创新与发展的培养保障、多元与系统的质量监控等几方面来开展。

  关 键 词:卓越幼儿园教师 价值诉求 职前培养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项目(2018JKZ013)。

  2014年8月,教育部继201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之后,正式出台《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并对卓越幼儿园教师培养提出了具体要求,在未来卓越幼儿园教师领域将“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1]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因而受到广泛关注。当前在我国幼儿教师的数量比较欠缺,质量还没有普遍达标的情况下,卓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尚有诸多理论与实践问题需要厘清。因此,探讨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及其职前培养路径,一方面可以为卓越幼儿园教师“因何存在”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持;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卓越幼儿园教师“如何存在”提供建设思路,从而提升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卓越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一、幼儿特点: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

  “虽然研究者和实践者均认为教育应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并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但在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中,依然缺乏对受教育者在不同学段身心发展特征及其发展任务的清晰分辨与定位。”[2]80-84幼儿不是静态的抽象化的物体,而是活生生的生命存在,充满着纯真、灵动以及情趣,有着这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烂漫和善良可爱,有着成人已经丢失的整体性、创造性和超越性。因此,了解幼儿的认知、品德、情感、思维等方面的独特性,是幼儿园教师追求卓越的着力点。

  (一)表象性、经验性: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

  幼儿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具有表象性和经验性。幼儿主要通过感知、经历,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幼儿所认识和了解的知识,并不是成人意义上所指的抽象、概念化的知识,而是具体的经验,是经验层次的知识。经验层次的知识,是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取的直接经验和具体事实。例如,一个孩子说:“我摸的冰块感觉很凉、很硬,拿起来有点沉。”这是幼儿对冰块的具体经验。幼儿不能理解冰块是固体、密度大等抽象概念,只能从生活世界、生活体验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幼儿所提出的问题都来自于他们自己的生活世界,而生活世界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因此,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生活化、整体化的。他们是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与事物的关系,并体验到认知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二)可塑性、模仿性:幼儿品德发展的特点

  幼儿阶段是个体接受系统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人性萌芽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性情开始养成,品格开始塑造。“三岁看老”“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等,形象地诠释了人性萌芽对于未来人生轨迹的重要影响。这一阶段幼儿正处于认知能力、辨别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大,外界的各种刺激很容易在幼儿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本文发表于前卫

。因而,这一阶段是养成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由于这一阶段幼儿对成人还有很大的依赖性,成人世界的话语方式和行为习惯很容易被幼儿所模仿,从而成为幼儿品德形成的主要途径。这一阶段也是幼儿进入超越家庭范围的社会化起始阶段,幼儿教师、幼儿同伴、幼儿园的环境成为了幼儿品德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这就“如同种子,不长成香草,就会成为毒草”[3]185一样,幼儿阶段所接受到的生存环境、活动方式将会在长远意义上影响幼儿未来世界的形成。

  (三)丰富性、易感性: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

  情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成人经常会掩饰自己的情感,比如“皮笑肉不笑”“刀子嘴豆腐心”等,均体现了成人世界对个人情感的内敛和隐藏。幼儿则是喜、怒、哀、乐均形于色,情感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由于幼儿的个性不成熟、不稳定,认识水平不高,模仿性强,因此,幼儿情感的发展具有易变性和易感性的特点。例如成语“破涕为笑”是用来表述转悲为喜的意思,这种情感的变化在成人身上只有在大悲大喜的转换时才会发生,但在幼儿身上却随处可见。我们常常会看到小小的脸蛋上还挂着晶莹的泪珠,但悲哀却早已消失,满脸洋溢着笑意和喜悦。幼儿情感的易感性表现为幼儿很容易受周围人的暗示和感染,孩子越小,这一特点越突出。他们的情感表现十分热烈,但不够深刻,易受感染,也容易改变,常常表现为人云亦云、人笑亦笑、人哭亦哭、见花开花,甚至“见风使舵”。

  (四)潜在性、主体性: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直觉行动思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思维方式。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实际物体的感知和动作,因而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思维具有明显的狭隘性。3~6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儿童在这一阶段的思维主要是表象性思维,其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在幼儿末期,即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能初步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思维具有可逆性、逻辑性、去自我中心化等特点。另外,马修斯的研究向人们昭示:“儿童的观点并非全是浅薄无知的黄口之言,儿童的头脑中甚至常常会思考那些公认的伟大哲学家所困惑的问题。”[4]10因此,对幼儿思维发展的认识,也许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儿童有儿童的世界,儿童是天生的科学家,也是天生的哲学家,其思维的主体性、潜在性有待于成人去发现和启蒙。

  “幼儿为本”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之一。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就在于落实并提升“幼儿为本”的基本理念,了解和研究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基本特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规律,站在幼儿生命的场域,以幼儿生命为基点,围绕幼儿生命的成长规律、阶段性特点、幼儿生命需要、生命样态来思考、选择自身的价值定位和价值追求,以幼儿定教育,为每个幼儿生命的健康成长提供个性化的、适合的帮助。因此,幼儿认知发展的表象性、经验性特点,品德发展的可塑性、模仿性特点,情感发展的丰富性、易感性特点,思维发展的潜在性、主体性特点,决定了卓越幼儿园教师应该把崇真、向善、求美、导慧作为其基本的价值诉求。

  二、真善美慧: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诉求

  “教师的价值就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与认识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从事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人化的过程中精神得以充盈,生命得以绽放,智慧得以生成,从而通过学生的发展得以实现教师的价值。”[5]82-86因此,卓越幼儿园教师的价值就是在幼儿园的教育和一日生活中,给予幼儿怎样的体验,期望幼儿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实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就是幼儿教师通过专业化的行为,回归教育本真,创新教育思想,改变教育现状,实现教育使命的理想和追求。根据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特点可知,卓越幼儿园教师所提供的不应是知识本位和学习取向的文本知识,而应是一种有利于其认知、品德、情感、思维健全发展的活动方式,这种活动方式带给幼儿真的体验、善的感染、美的浸润、慧的提升,能从真、善、美、慧诸方面丰富和发展幼儿,促进幼儿自由而快乐地成长。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由: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前卫杂志社编辑部

2019/8/22 10:06:27

上一篇:让办学主张照亮学校前行的路
下一篇: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制度架构与风险防范